第三屆中國軌道交通創新技術應用研討會——超導電動磁浮技術與工程化應用論壇回顧
本次會議以“數智賦能·綠擎驅動·韌性提升·融合創新”為主題,聚焦前沿技術與產業融合,旨在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韌性方向發展。會議吸引了全國軌道交通領域的400余位嘉賓、專家及企業代表現場參會,并云端匯聚了800多位線上參與者,生動展現了軌道交通行業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強大向心力與發展活力。

大會現場
27日下午,超導電動磁浮技術與工程化應用論壇如期召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杰、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傳兵分別主持上下半場,大約130名與會代表參加分論壇聆聽報告。

超導電動磁浮技術與工程化應用論壇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杰

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傳兵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磁浮研究所副所長李凱報告題目為《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進展》。報告結合國內外磁浮技術發展歷程、現狀,指出超導磁浮制式的比較優勢和發展該制式的重要意義。通過介紹中車長客在超導電動高速磁浮領域研發進程,闡述工程化應用關鍵技術、核心瓶頸,進一步概述相關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試驗驗證能力建設進展,最后對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技術進行展望。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磁浮研究所副所長李凱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站院副總工程師牟瀚林報告題目為《超導電動高速磁浮設計參數與建造關鍵技術》。報告從技術定位與核心優勢、性能參數與創新點及發展現狀與工程進展三個方面介紹了國內超導電動高速磁浮近年來研究進展情況。接著,以300m動態調試線為對象,詳細介紹了其設計與建造技術,并進一步延伸至長大干線設計建造技術。最后,從技術迭代方向、商業化前景與產業鏈影響及戰略價值三個方向,展望了超導電動高速磁浮的應用。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站院副總工程師牟瀚林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張衛華報告題目為《高溫超導釘扎磁浮及超高速磁浮交通研究》。報告圍繞西南交通大學的高溫超導釘扎磁浮和超高速磁浮交通技術研究進展及關鍵技術難題,首先介紹高溫超導釘扎磁浮的原理與特性,系統梳理了西南交通大學超導釘扎磁浮研究歷程和工程化實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入分析面向高速工程化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分享了超高速真空管道超導釘扎磁浮技術在多個試驗平臺方面的研究進展和低氣壓下多學科交叉的基礎科學問題,最后展望了超導釘扎磁浮技術與低真空管道技術結合是未來超高速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張衛華
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傳兵報告題目為《強磁用MOD法高溫超導帶材產業化進展》。

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傳兵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先進軌道交通所所長崔俊鋒報告題目為《超導電動磁浮運控與定位測速系統技術研究》。報告基于時速600km/以上超導電動磁浮列車技術發展新需求,介紹了超導電動磁浮列車運控與定位測速系統技術與裝備,并對系統發展和目標進行了討論和展望。報告首先引出超導電動磁浮運控技術的研究意義,分析了超導/常導/高鐵運控系統特點與區別,提煉了超導電動磁浮運控系統技術發展難點;其次介紹了通號研究院在超導電動磁浮運控系統、定位測速系統、電磁兼容方面的技術與裝備基礎,并列舉了以上技術裝備在大同陽高試驗線與中車長客試驗線的應用現狀;最后分析了超導電動磁浮在長大干線工程化應用的難點,展望了超導電動磁浮長大干線自主感知與自動駕駛技術。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先進軌道交通所所長崔俊鋒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杰報告題目為《超導懸浮推進技術研發進展情況》。報告圍繞團隊近年來在超導電動懸浮和直線推進方面的工作進展情況,總結研發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今后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發展應用的幾點建議。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杰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部常務副主任葛瓊璇報告題目為《高速磁浮交通牽引變流系統研究與應用》。報告在介紹牽引變流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分析對比了國內外高速磁浮牽引變流器的技術現狀及特點,重點介紹了牽引變流系統的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及工程應用情況。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部常務副主任葛瓊璇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戴少濤報告題目為《能源裝備中的高溫超導磁體技術》。報告圍繞高溫超導磁體在能源裝備中的典型應用,探討其原理、優勢、實例及未來發展趨勢。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戴少濤
蘇州八匹馬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洪明報告題目為《超導電動磁浮車載超導磁體及其低溫系統的工程開發》。報告介紹了超導電動磁浮車載超導磁體及其低溫系統的技術概況和目前工程難點。八匹馬超導科技有限公司基本情況,在超導磁體方面的產品概況,研發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和質量管控體系,特別介紹了公司在高溫超導磁體研制方面的工程案例。介紹了八匹馬在小型低溫制冷機方面的產品概況,研發進展,生產制造情況,特別介紹了適用于車載工況的大冷量緊湊型輕量化低溫制冷機的產品情況。

蘇州八匹馬超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洪明
本次論旨在為行業同仁搭建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