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期《公路隧道火災感知及動態處置關鍵技術研究》—李保
李保,高級工程師,畢業至今一直在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從事智慧高速、物聯網以及智能制造領域控制及信息系統研發工作,在公路交通機電工程中主要從事高速、隧道群及橋梁的智能化應用平臺預研、統籌開發管理以及實施工作。主持浙江省科技廳課題項目1項,參與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項目1項,作為核心人員負責了省科技廳課題7項及省交通廳專項課題3項,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一、二等獎以及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技獎等多項獎項,累計發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6篇,共獲得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作為負責人申報軟件著作權30余項。
2024-07-16
更多視頻
返回視頻列表-
中國航信機場旅客服務系統
公司簡介: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標語:把安全放在首位 用服務贏得客戶 讓信息創造價值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航信)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是專業從事航空運輸旅游信息服務的大型國有獨資高科技企業,也是國資委監管企業中唯一從事信息服務的中央企業。 作為機場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中國航信緊扣智慧民航高質量發展使命,圍繞全國互聯一張網、數據賦能一平臺、機場運營一張圖、走遍機場一張臉、個性服務一終端“五位一體”智慧機場愿景,為客戶提供一塊屏、一個網頁、一個APP的立體式智慧機場整體解決方案。2024-09-23 -
第三十五期《中車研究院(青島)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實踐》—楊則云
楊則云,中共黨員,中南大學軌道交通運輸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車工業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副院長(主持工作),擁有20年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從業經驗,增先后任南車青島四方股份技術中心高級設計師、中車青島四方股份科技發展部部長、標準化部主任。 近五年,發表SCI論文1篇、EI論文1篇、其他核心期刊5篇;主導制定國際標準2項;授權發明專利6項;獲省部級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地市級(中車級)10余項;獲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創新青年獎、國家知識產權局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個人、山東標準化協會優秀工作者、公司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其緊密對接軌道交通發展重大需求,在關鍵技術與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已應用于高速列車、城軌地鐵列車等。主要科技貢獻和成果如下: 一、主持研發列車輕量化/節能綜合技術 1.提出并主持開發了列車外形減阻-變壓增效-新斷面隔熱-新空調風道增效的集成綜合節能技術。完成的列車外形流線型優化,與CRH380A相比減阻成效提升8%以上;開發的電子電力變壓器,效率提升95%;開發的新型斷面結構,隔熱性能提升10%;研制的新型空調系統及風道,空調效率提升10%以上。已成功應用于“復興號”動車組。綜合節能經濟效益超10億元。 2.依托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下一代列車輕量化關鍵技術和部件研發”項目,突破鋁合金-CFRTP直接焊接的條件、方法與參數調節等關鍵技術,實現典型部件減重10%-30%。 3.創新了標準化地鐵列車氣動減阻設計方法,提出了列車氣密性設計和貫通式頭型優化減阻、導流減阻、車底減阻、集成氣動減阻技術方案。 二、承擔列車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任務 1.承擔國家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揭榜掛帥項目“碳陶制動盤功能一體化設計與緊固連接關鍵技術”核心子任務,國際首次開展400km/h碳陶制動技術應用。 2.主持承擔CR450工程項目400km/h以上動車組技術邊界研究,突破列車弓網受流與控制技術。 三、主導制定發布兩項國際標準填補空白 1.提出并建立了標準項目后評估機制,打造了精益質量品控標準。負責國家發改委“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研制與試驗”項目、中車重點項目“面向未來的高速列車及關鍵技術研究”等標準體系搭建與標準制定工作。 2.主導制定并發布ISO 22752:2021《車體側窗》、ISO 37164:2021《使用燃料電池輕軌的智慧交通》兩項國際標準,實現我國該方面零的突破。 四、管理創新,織構央企技術創新高效協同模式 1.全面負責科技部“十三五”先進軌道交通專項全鏈條項目實施管理工作(13個項目總計95.41億),作為執行人牽頭制定中國中車重點專項相關管理制度。該專項團隊獲中國中車科技創新團隊組織獎。 2.建立中車協同創新團隊項目知識產權管控機制,支撐高質量專利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領跑行業。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原工作單位)率領團隊近三年獲中國專利獎8項(中車獲獎數最多單位),其中專利金獎4項,2020年獲雙金獎,國內唯一。 講座概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中車研究院作為中車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先頭兵”,面向中車“一核三極多點”主營業務,面向研究院“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究方向,著力突破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化等核心關鍵技術,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報告從中國中車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背景、中車研究院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中車研究院通過科技創新取得的技術成果和轉化案例等三方面詳細剖析中車研究院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勇攀高峰為目標,在聚力構建原創技術策源地中的實踐與成果。2023-10-24 -
第十期《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工作解讀》—閆昕
閆昕博士以《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工作解讀》為題對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建設背景、目標、主要工作內容,對公路橋梁結構監測技術規范、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平臺建設技術指南做了解讀,重點解讀監測平臺建設的關注要點、需突破的難點、潛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等,同時在發揮平臺效能、促進監測系統應用、挖掘監測數據價值能方面展開學習探討。 期主講人閆昕,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抗振控制與健康監測專業委員會、中國公路勘察設計協會土木結構健康監測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公路基礎設施信息化、數字化相關工作,在橋梁健康監測、特別是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管理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參與編制了《公路長大橋隧設施與運營安全技術政策》、《公路橋梁結構監測技術規范》、《省級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工程建設指南》等。2023-06-12 -
第三十六期《橋梁結構監測和監測數據融合與協同應用技術》—張二華
嘉賓介紹 張二華,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分中心,四川省公路結構監測與加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結構監測技術研究室負責人。長期從事公路結構健康監測、預警評估等技術和科研工作。主研科研項目9項,參與編寫技術標準6部,授權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4項,發表論文十余篇,獲得“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創新青年獎”、“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人才”等榮譽獎勵9項。 講座概要 提升橋梁安全耐久水平和防災減災韌性是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目標任務,對橋梁結構自身性能劣化和外部災害風險進行檢測和監測并進一步支撐養管決策,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內在要求。針對目前橋梁結構自動化監測和人工檢測數據尚未融合互補、結構狀態評價體系和評估方法相互割裂的問題,以橋梁BIM模型為信息載體,提出基于EBS+WBS架構的監測檢測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方法。利用融合后數據,采用啟發式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建立橋梁結構數字孿生體,定量分析評估在役橋梁的時變技術狀態;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橋梁構件-部件-整體狀態分級評價體系,定期和定性評價橋梁技術狀態。依托四川省高速公路橋梁集群和香港TKO大橋,對橋梁監測檢測數據融合和協同應用技術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有效利用海量監測數據和異構檢測結果,支撐橋梁應急響應和養護管理決策提出新的解決方案。2023-10-26 -
第二十期《高強度螺栓試驗、安裝、施擰及終擰質量檢查安全質量過程控制研究》—黃紹橋
本期主講人黃紹橋,現任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高栓試驗技術研究咨詢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黃紹橋高級工程師的科研成果和榮譽眾多,其中《高強螺栓連接副施工工藝及扭矩制定》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0MnTiB鋼冷鐓高強度螺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副》、國鐵集團《鐵路高強度螺栓施工質量控制標準》等多個標準的編制,并擁有多項專利。同時,黃紹橋高級工程師項目經驗豐富,主持眾多鋼橋連接高強度螺栓施工工藝指導工作,其中包括九江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湖南矮寨大橋、重慶朝天門大橋等數十座鐵路、公路橋。 講座中,黃紹橋高級工程師分析了螺栓質量、施擰工具、施擰工藝、軸力控制、工作環境、工作人員等影響鋼橋高強度螺栓連接安全質量主要因素,并結合工程案例詳細介紹了高強度螺栓制造、螺栓儲存、摩擦面處理、螺栓安裝、螺栓施工、施擰過程控制及螺栓軸力監控方面的研究成果,分享了高強度螺栓施工信息化、螺栓檢測智能化,以及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高強度螺栓連接質量監督管理、施工安全質量過程控制等課題的全新探索。2023-07-18 -
第三十三期《毫米波雷達在橋梁檢測與監測中的應用》—朱尚清
嘉賓介紹 朱尚清,工學碩士,正高級工程師,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檢測處副經理/總工程師。北京市評標專家庫專家,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和交通運輸協會基礎設施分會專家委員,中國市政工程協會質量專家,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專業工程會員,《市政技術》雜志社審稿專家,北京工業大學碩士校外導師,獲得第五屆“北京公路優秀工程師”榮譽稱號。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主持完成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3項,北京交通科技項目1項,獲得北京公路學會科學進步獎2項,獲得上海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土木工程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編制行業標準一項,團體標準兩項;正在編制的團體標準三項,地方標準一項。已出版《毫米波雷達在橋梁檢測與監測中的應用》和《海洋無人平臺技術》兩本著作,即將出版《橋梁荷載試驗研究與應用》一書。 講座概要 報告題目“毫米波雷達在橋梁檢測與監測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內容包括:毫米波雷達的測量原理、毫米波雷達技術國內外研究的現狀、無線分布式毫米波雷達的特點及操作方法以及毫米波雷達在索力測試、橋梁靜載試驗、動載測試以及橋梁監測方面的應用等內容。報告中對毫米波雷達技術在橋梁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與梳理,介紹了新技術在橋梁中各種應用場景的典型的應用案例,最后對毫米波雷達技術未來在橋梁以及其它行業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2023-09-25






